跳槽面试小结——那些在我下次面试前我想知道的事


不久前,我做了一个较为艰难但对我以后的发展绝对有利的决定——从前公司离职。这是我呆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,也是我作为前端的第一份工作。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并没有特别多的感慨,但我想记录下相关的事,来避免以后所走的弯路。

那些在我下次面试前我想知道的事

不久前,我做了一个较为艰难但对我以后的发展绝对有利的决定——从前公司离职。这是我呆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,也是我作为前端的第一份工作。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并没有特别多的感慨,但我想记录下相关的事,来避免以后所走的弯路。

有关离开

和前公司的许多要好的同事一样,在这家公司开始“发力”,“改变”的时候,我有了一些关于离开的念头。

最初是和薪资有关。当无意中得知同行业其他人的薪资水平时,我确实吃了一惊。因为当你在一家公司,独自撑过曾经有四五个人维护过的项目超过个把月时,你应该得到一些报酬。但这种事,我天真以为应由公司方面主动,可我忍了很久也无动于衷,在自己提出后,最终得到了一定的涨幅。尽管过程较长,至少得到了较好的结局。

但如果仅仅因为薪资而离开,对一个刚开始工作的人而言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,所幸我最终没有那么做。我选择继续等待,等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平淡的几月过去,然而接下来的事仍然无法打消一些不时间涌上来的念头。我想,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有过离开的念头,不论在哪家公司,只要年轻,就会有冲动,但即使年轻,也要学会衡量利弊,学会压下冲动。所以,我理清楚了一些事,当你离开时,你至少得注意几件事:

  1. 离开的决定是在理智的时候决定的,职场上,不要在任何冲动的情况下做决定。
  2. 如果决定离开,试着想想曾经来到这里的原因,再想想离开的原因。
  3. 列一张留下和离开相关利弊的表格,衡量各种利弊关系。
  4. 给自己一个沉淀期,等这段时间过去,再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再做决定。
  5. 是否真的做好了下个地方的准备,去接受新的环境,建立新的人际关系。如果没有,除非现在的地方糟透了,否则一定要谨慎。

是的,针对第一条,是因为我自认在上一家公司,接受过许多不平等的、使人不愉快的事,那些事总会让我的脑海里浮现离开的场景。但最终我忍了下来,加上第四条的缘故,而且这样的选择是对的。在职场上,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,只不过大部分人并没有幸运到会有个人来告诉你这些事。所以,自己把握吧。

我也在很多时候回顾了来这里的原因。来这里纯粹是机缘巧合,但从后来来看,在这里开始是个很好的选择,作为前端,我接触了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。虽然那只占据了这份工作的不多的部分,但我仍然为此心存感激。也一直感谢着招我入职的前辈。关于离开,除了那些会使我冲动和不愉悦的事外,我也试着去罗列那些相关的利弊,那会使我冷静下来。

我并不知道是否有关于沉淀期真正的名词说法,这是我自己随意取的。我只是在工作的初始阶段意识到,对于大多数人的第一份工作,他们应当有一个时间段,去熟悉这份工作,尤其这像我这样非科班出身的程序员,需要有一定时间去缓冲,去沉淀。不论在这时间段里发生什么,只要没有发生过分的事,就继续下去,这是一个信念,让你保持你的专注,吸收有关技术的知识,远离那些冲动和纷扰。当我回顾的时候,我发现我并没有非常坚定地执行这个信念,特别是在接近一年期满的时候,仍然会被其他事情所打扰,也许是因为年轻的缘故,但我最终坚持下来了。我庆幸这点。有的人把这个沉淀期定为一年,或者二年,或者更久。我把它定为一年。

一年期满后,当我再去看那些有关利弊的分析,已经是恍然大悟的状态——完全没有任何留下的理由——而我虽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但至少认可了自己。这使我最终选择离开。

跳槽

对很多来说,骑驴找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。不过对我来说,很遗憾,我只能专注于一件事。我无法在一边工作的情况下,一边寻找机会,这直接导致了我的裸辞。

尽管很多朋友劝我不要选择裸辞,也不要选择年前离职,但我还是这么做了。从现在来看,也许是有遗憾,不过我不会因此而后悔或想选择再来一次。对我来说,裸辞并没有问题。问题是裸辞后应当有一段缓冲期,这缓冲期用来放松、出去走走,用来回顾总结。然而我几乎失去了这段时间,原因有部分也来自于离职的原因——没有年终奖导致了没有较多的积蓄,而平时也几乎月光。所以,这点没有办法。直到现在,我仍无法相信在一家公司超过一年的员工,会在一年结束时没有任何实际的奖励。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,如果以后任一家公司发生相似的事,除非它的产品极具吸引力,或是平时月薪达到了超出同行业很多水准的高度,否则我会立即考虑离职这件事。

除了没有缓冲期外, 我觉得自己在离职时机上也没有问题。年底前一周,如果非要挑刺的话,希望再晚两周左右。因为从现在回顾去,确实接近过年时涌现了大批机会。不过在我离开的那时,机会已经足够多,错失的是自己没有把握住,而且那时候自己的心态,已经不适合继续——当毕业不久的你遇到相同的事,相信很多人会做比我更早离开的选择——我没法再当那更少数人了。

面试与准备

如果要说这次跳槽,最大的败笔是什么,无疑是我的简历,我最初的简历十分糟糕——因为几乎没有准备——更别提精心准备。这使我在面试早期错过了很多好的机会,这点我最需要反思。一个重大原因似乎是没有对比,我几乎没有见过好的技术简历,所以不知道自己写的到底有多差。另一个原因,是我自己本身的优势,没有很好的在简历中体现。截止下笔时间,有无数好的机会就错过在了简历上。也许根本上还是自己的懒散导致,所以希望在下一次——最好至少在一年后——一定要准备好简历,这会让一切都开始地容易的多。

另一个不足的地方,在于基础知识的巩固。我在这一年里确实接触了很多,有各式各样的框架,还有各种打包工具。但最原始的html,css,js却忘了在面试前回顾。因为那些框架和工具,只能显示出你表面的功夫,底子里,面试问几个问题就一目了然,而许多我没能答上来的问题,却早就在自己的笔记里了。所以,前端最原始的那些基础知识,是在面试时最需要回顾的。

然后是面试时需要做的事——表现自己的自信和能力。自信体现在态度上,能力体现在技术上。有许多次,我并没有休息好就参加面试,加上自己心理素质相对不足,完全没有体现自己的优势,反而劣势被无限放大。在我面试的十五次左右里,最想去的那几家这点体现地很明显。最终导致了自己面试结束开始怀疑人生。有关这点,还有一些体会——非科班出身的人去面试,就好像背后插了把刀子。一旦面试官问起为什么选择前端,就好像拔出了那把刀子,再痛一次。另外,对那些出言不逊或者面试时令人不舒服的面试官,除非公司好的让人流口水,不然还是给否定答复或尽早放弃吧,我实在无法想象在面试短短几十分钟就令人不悦的人,以后还要以月以年来计算地继续相处。面试是交流和考察,不是欠你钱或者死了妈。

那些较好的机会,也可以试试。虽然也许自己还没到那薪资水平,但有些公司存在缺人的情况,这点大概是可遇不可求了,但也许面多了,也会有一定的直觉来判断。

总结这段不长的三周面试经历,一共十多次显得有些密集——最好仍是维持一两天一次,一周两三次这样的密度。现在看来,那些小公司的面试经历有些是不必要的,有些面试官做作的姿态反而令人不悦,费心费神。希望之后的面试,可以更专注的想去某个地方,提前订好目标。就现在来看,我想去的那些地方,大概是这样:

  • mbp标配,双屏显示,最好带机械键盘,工程师座椅。
  • 4-7前端的小团队,交流快捷迅速,喜欢追求,喜欢前端,有些geek,还有个各方面受认可的leader。
  • 做较好的产品,那种你不会在需求讨论阶段就在心里wtf的产品。
  • 较为规范的开发流程。代码规范是必须的。
  • 定期的分享会,且在会上有更多新奇的东西,在code review时少些wtf.
  • 对自己的能力认可的话,薪资按涨幅50%起加吧。

对了,我还做了一份自己看重公司的要点的表格,将拿到的offer和面试所知信息进行全部对比,优劣一目了然。它不会花你很多时间,但却会有很好的效果。

以后的机会

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漫长的职业生涯的跳槽经历都远不止一次。我也属于这其中一员,所以我希望在这里留下一些再次遇到相似情况时——最好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但万一发生的话——该注意的地方(顺序进行):

  • 如果仍然习惯专注一件事,可以再选择裸辞。但有点要注意,部分城市转移户口需要连续交满一定时间的社保,裸辞的话,需要段时间寻找,很可能没办法延续,这个坑以后要记住。
  • 时间接近年前,最好在年后。最差是11月底,12月初或月底(如果过年晚的话)。
  • 有一些积蓄,去较远的地方走一趟——最好是国外。
  • 回顾前端三驾马车,基础必须扎实。
  • 非常认真的准备简历。
  • 面试时自信,相信自己的能力(只要面试官不刻意刁难,这点我有时接近了)。
  • 减少面试次数,先确定想去的地方,再去面试5-10家,最好五个以内。
  • 好的机会,尽量去试试,不用在意招聘要求。

末尾

写在2017年初,去下一个公司报到前一天晚。


有关 getaddrinfo 报错的解决 回顾JS——第一部分

评论
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 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